会员登录|用户注册
繁体版 英文版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涉税研讨
业务研讨
划重点!新个税法重大利好!
更新时间:2018-10-25 14:24:00点击次数:5032次字号:T|T
10月2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在两部门官网开始为期两周的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新修订的个税法,今后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增加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税法授权国务院制定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6大专项附加扣除到底怎么扣?纳税人能少缴多少钱?扣除项如何申报,又如何少跑腿?

专项附加如何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是指,在计算综合所得应纳税额时,除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免征额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允许额外扣除的项目,如子女教育等六项费用。

生了几个娃,看病花了多少钱,有几个老人赡养,类似这种涉及个人资料的复杂信息,过去存在各个部门,现在数据共享了。这是我国首次在个税制度中引入专项附加扣除概念,也被普遍认为是我国推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的重要一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测算,最高扣除额度可达5600元/月!

除大病医疗附加扣除和其他极其特殊情况外,假设一人符合四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即享受最高扣除额度,这样计算:1000×2(子女教育)+400(继续教育)+1200(租房)+ 2000(养老),总计5600元。

那么重点来了,究竟怎么扣除?如何精确计算自己少缴多少钱?

计算公式:


 
新个税法明年实施后,折算到月收入的个税计算方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月度收入-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5000元(免征额)-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具体可参见下图:



关于各项扣除标准:
 

 
一、子女教育

定额扣除:每个子女1.2万元/年

此扣除项包括“学前教育+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那么“学前教育”与“学历教育”分别包括什么呢?
 

 
PS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等。

二、继续教育

定额扣除:每年4800元或3600元

继续教育扣除一种是学历教育,如在职期间,或工作以后,读MBA或博士,在此期间可扣除4800元/年,即400元/月。

另一种是接受技能教育,如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包括哪些还有待明确,很大可能性是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68号)执行标准,共计140项,覆盖教师、工程师、会计师等各行各业。

要想享受这项政策,大家就要看看本行业有哪些在目录范围的资格,计划考取,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年度,就可以享受3600元/年定额扣除。

PS:个人兴趣爱好的培训不纳入此次扣除范围。

三、大病医疗

限额内据实扣除:限额6万元/年

此项扣除可以极大地缓解公民大病医疗支出负担,而且只需要提供医疗服务收费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就可在限额内扣除,操作也很简便。

该项专项附加扣除有前提条件,即自费负担的部分或超出医保范围自己付钱的部分超过1.5万元。起点1.5万元,超过1.5万以上部分才可享受附加扣除。每年60000元。

四、住房贷款利息

定额扣除:1000元/月

首套住房在还贷款期间扣除1.2万/年,且仅限于首套。不管使用商业贷款还是政策性贷款都可以扣除。

五、住房租金

差别定额扣除:800-1200元/月

这是唯一一个有地域差别的规定。

前提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住房,租赁住房发生的租金支出,可以按承租的住房位置划定的标准定额扣除:

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1.44万元/年,即1200元/月;

其他城市的,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扣除标准:1.2万元/年,即1000元/月;

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含)的,扣除标准:9600元/年,即800元/月。


六、赡养老人

定额扣除:2000元/月

这是专项附加扣除里数额最大的一个

赡养60岁(含)以上,父母或其他法律赡养人等,扣除额是2.4万/年。大前提是不管赡养多少老人,一共定额是2.4万。

如果是独生子女,2.4万可以全额进行扣除;

如果是非独生子女,可以平摊,被赡养人制定分摊或兄弟姐妹约定分摊,约定分摊需要签订分摊协议,分摊额加起来不能超过2.4万,每个人分摊最高不能超过1.2万,并且指定分摊与约定分摊不一致的,以指定分摊为准。

 

国家发红包,怎么领取?


网传有段子,说一种群体完美绕过了国家发的这波大红包,那就是:坐标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买不起首套房,住单位宿舍,年内还生了场大病自费未超过1.5万,父母尚年轻,刚完成博士学位,暂无继续教育需求,单身未婚无娃博士。

那么,什么条件才符合扣除条件?关于扣除项目、扣除内容、扣除条件,扣除金额,劳达继续为你划重点:

《个税扣除办法》征收管理部分列举了十大类资料信息,外加一个“其他信息”兜底。我们将十大类信息和六大扣除项目作了简单匹配分类:

第一类是定额扣除项目,只需要确认身份真实和事实发生。

例如,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需要提供卫生健康部门的独生子女证明和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证明;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需要提供教育部门的学籍证明;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需要提供租赁住房合同。


第二类是限额扣除项目,只需要证明实际发生相关支出的资料信息。

例如,医疗保障部门出具的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信息,以及医疗服务收费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可以作为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的资料信息。

第三类是定额扣除项目,需要事实和支出证明双重信息。

例如,房产部门不动产登记信息,加上从住房公积金中心和金融监管部门提供的还款支出信息,才能作为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的资料。继续教育学籍证明,还需加上收费财政票据才可以作为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资料。

当然,目前只是《个税扣除办法》的征求意见阶段,我们期待更完善的扣除标准和细则出台。
 

个税抵扣:省钱了,省心吗?


大家都知道扣除项能省钱,但是那么多扣除项都要准备资料,有省心的做法吗?怎么扣才能少跑腿,没漏洞?劳达划重点×3!

个人信息将在税务部门共享,中国将突破部门“信息孤岛”。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向税务部门提供或协助核实以下与专项附加扣除有关的信息,这包括公安部门、卫生监督部门、民政部门、外交部门、最高法院部门、教育部门等多个部门,这些信息涵盖看病、养老、上学、不动产、婚姻等方方面面。

享受扣除项需要提交相关信息,包括纳税人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被赡养老人等个人身份信息。提交的渠道有两个:既可以提交给扣缴义务人,也可以直接提交给税务机关,充分考虑到了方便纳税人和保护隐私问题。

央广财经评论员王冠指出:这次改革纳税人也可以自行申报纳税,比如关于个人隐私问题就可以个人去申报,所以我们非常期待能够以个税为抓手,来打破行政区块的壁垒,政府各部门后台来进行审核,税务、公安、民政彼此之间是要打通的。

“大规模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以及纳税人自行申报缴税,对税收征管来说都是头一回,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和磨合,对此大家也要有心理准备。”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钢说,专项附加扣除牵涉的环节很多,将来个人申报时网络会不会“塞车”,信息提交能不能成功,退税是不是及时到账等,很多都是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个税改革扣除涉及几亿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又不一样,怎么抵扣、抵扣多少是很大的难题。因各专项附加扣除所涉及的领域不同,会促使税务、户籍、银行、房产局乃至教育部门之间实现数据联通。
(编辑:huarui)